最新目录

海洋中药的研究进展(3)

来源:海洋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2.2 海草中药的研究概况。海草是指生长于温带、热带近海水下的单子叶高等植物,性味咸,寒。含藻胶酸、多糖等化学成分,且碘的含量很高,可防治甲

1.2.2 海草中药的研究概况。海草是指生长于温带、热带近海水下的单子叶高等植物,性味咸,寒。含藻胶酸、多糖等化学成分,且碘的含量很高,可防治甲状腺肿大。海草具有软坚化痰、利尿平喘、利水散热、降脂降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瘿瘤结核、疝瘕、水肿、脚气。

海草既可单独作药,也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达到治疗疾病效果,如熬炼海草,可治疗儿童高血压和冠心病;将海草晒干磨粉,可治疗头痛和眼结膜炎;海草与糯米、绿豆、红糖混合熬煮,可治疗皮肤湿毒搔痒;海草与小茴香熬制,可治疗睾丸肿痛;海草与白糖腌制,可治疗慢性咽炎[24]。

1.2.3 海洋红树植物中药的研究概况。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带间特有的植物群落,其具有很多化学结构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研究价值。

归纳广西药用红树植物民间应用情况,其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药用部位涵盖全植物各个部位,有全草入药使用;二是药用病症广泛,既可外用治疗皮肤病,也可用于内服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病种涉及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还有用于解毒、避孕、驱虫、镇痛等[25]。

我国民间对红树植物很早就有药用与研究。如老鼠筋、海芒果,可清热解毒、消肿止咳,可治疗淋巴结肿大、急慢性肝炎、哮喘等疾病。红树植物中含有萜类、甾体、多糖和生物碱等多种活性物质,有着抗艾滋病病毒、抗肿瘤、抑菌、麻醉、抗氧化、消炎等活性功能[26],如有报道称红树科植物蛋白和多糖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表达与复制,海莲树皮的提取物能抑制2种类型的肿瘤[27]。

1.3 海洋矿物质性中药的研究现状

1.3.1 海洋贝壳中药的研究概况。我国的贝类资源非常丰富,贝壳类矿物质中药材有着很好的利用前景,如牡蛎壳、海蛤壳、石决明等都是临床常用的贝壳类药材,它们具有安神潜阳、平肝明目、软坚散结等功效。

海蛤壳又称蛤壳,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味。蛤壳的传统功效为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但在现代医学上,蛤壳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医学意义。如蛤壳具有抗衰老、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以蛤壳为主药材的复方药可治疗胃酸、胃溃疡和胃肠炎等疾病;在治疗癌症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不光可对肝癌、胃癌、肺癌进行治疗,加入蛤壳的中药方剂还可以治疗中晚期脑肿瘤和乳腺肿瘤。此外,蛤壳还有治疗咳嗽、哮喘、甲状腺肿大等疾病的功效[28]。

牡蛎壳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可镇惊安神,治疗心神不宁、头晕心悸、盗汗失眠等多种病症。牡蛎壳中含有丰富的钙离子,是现代制备补钙保健品的热点原料。一种以牡蛎壳为主药材的复方牡蛎合剂混合黄芪、太子参、陈皮等药材,经儿科临床运用证实其具有补气健脾、生肌敛汗的功效[29]。

鲍鱼壳即石决明,石决明性寒,可平肝清火,治疗头疼晕眩、目赤翳障。石决明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降血压和抗感染作用,还可治疗急性脑梗死[30]。据研究,石决明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很强的抑菌作用;通过由石决明所制作出的九孔鲍酸性提取液对家兔进行试验,研究表明石决明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31]。

1.3.2 海洋珍珠中药的研究概况。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之所以从古至今被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其不光有好看的外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珍珠的应用很广泛,其主要应用在临床上,有治疗眼类疾病,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溃疡(胃及十二指肠等)、炎症(肝炎和咽喉肿痛等)、骨质疏松、烧烫伤、软组织破坏、子宫颈糜烂或出血等疾病。其主要具有安神镇惊、清热利阴、明目排毒、消炎生津的功能,还可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和加快伤口的恢复,对癫痫、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也有一定治疗效果[32]。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现,珍珠中的牛磺酸已被证实为珍珠药效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牛磺酸为一种游离氨基酸,在人脑中含量很高,具有保护眼睛、增进大脑发育、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血压及胆固醇和预防胆结石等多种生理功效[33]。

1.3.3 其他海洋矿物类中药的研究概况。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龟甲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效,是较为常用的中药材。利用龟甲可以制造出龟甲胶,龟甲胶也是传统中药的一种,具有滋阴止血的功效。研究发现,龟甲在治疗骨质疏松,保护中枢神经发育上也起着很好的作用,还可纠正甲亢阴虚模型动物身体中发生的各种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另外,龟甲胶可调节机体,具有增强机体的功效[34]。龟甲可以制作成海龟膏,研究发现,海龟膏可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防止环磷酞胺所致老鼠白细胞减少的作用和对环磷酞胺所致毒副反应的保护作用。龟甲提取物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可激活视黄酸受体(RAR α)、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表达[35]。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 网址: http://www.hykxzz.cn/qikandaodu/2021/0329/619.html



上一篇:法国首次来华交流水产品制冷保鲜技术
下一篇:海洋放线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投稿 | 海洋科学编辑部| 海洋科学版面费 | 海洋科学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海洋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