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漂在海上的科学家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5)

来源:海洋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段记述只是丘仲锋及其团队参与的众多航次调查中的冰山一角。可以看出,细致的采样,不仅包括数据、样品,还包括海区理化生地等参数的综合数据,

这段记述只是丘仲锋及其团队参与的众多航次调查中的冰山一角。可以看出,细致的采样,不仅包括数据、样品,还包括海区理化生地等参数的综合数据,而且不同季节和时间也都要分别采样。上述样品和数据的获取,是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光学遥感探测机理与模型研究”里的研究内容,对以藻类颗粒物和黄色物质为主的二类水体的吸收系数特性开展研究,探索水体悬浮颗粒物固有光学量的二阶变异特性,并深入分析二阶变异特性与悬浮颗粒物本质属性,包括平均粒径、平均表观密度、折射指数和组成之间的联系。

丘仲锋说,像这样的出海取样航次调查工作,是后续整个研究工作链条中的第一步。“从本质上来讲,海洋环境探测是帮助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做动力环境或生态环境的研究人员联合,对应他们的需求获取数据,然后提供给他们,跟他们交流,从他们那里再得到信息反馈,对数据获取的准确性等加以改进,促使我们更好地去发现、去探索。”

海雾能见度方面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不同研究之间互相促进的案例。丘仲锋介绍,这项研究是基于全球首颗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在无中红外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海雾、低云和中高云的真实光谱数据集,分析其光谱特征,挖掘出能够有效提取海雾的光谱指数,进而设定相关阈值,建立海雾遥感提取算法,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优化改进,最后将新算法用于长时间卫星数据,分析理解黄海海雾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黄海海上能见度反演算法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黄海海雾及能见度的准确数值预报提供科学支持。这个项目让海洋环境探测与海气相互作用研究之间有很好的合作,海雾提取算法实现从卫星对海雾能见度的探测,对海雾生成、消散等研究提供支撑;海雾性质及机理研究又从微物理层面给海雾探测提供参照,两者相互促进。

另一项多研究合作促进的工作是X波段测波雷达系统的研制。丘仲锋主持的国家原“863”项目“X波段雷达产品化技术研究”,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经过团队成员十几年的研究攻关,且在大连獐子岛、平潭等海域长达3年多现场观测试验,研制出一套海面波浪监测系统,融合了独创的海浪参数雷达提取技术。基于固定的平台或移动的船只,该系统可用于测量有效波高、主波周期、主波波长和波向等海浪参数,以及海浪的一维频率谱和二维波数谱;另外,也可同时获取海表面流速、流向、风速和风向资料。该成果具有探测精度高、实时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在无人监管下自行运行,对于海上工程建设、航行安全、军事登陆作战等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国产X波段雷达测波系统的成功研制,将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对提高海洋环境现场探测技术国产化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连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站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洋强国的风口浪尖,对团队未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丘仲锋心中已经有了规划:“海洋环境探测作为海洋研究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这个团队一方面同相关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另外一方面同海洋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交流与讨论,从中找出相关的结合点,成立联合体,以便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从18岁到40岁,丘仲锋已经在海上“漂”了22年。醉心海洋科学的他,也散发着海洋带给他的热血与浪漫。每一次航次调查时,他都喜欢久久遥望着辽阔无边的天海之间,那里有远航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 网址: http://www.hykxzz.cn/qikandaodu/2021/0610/785.html



上一篇: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海洋气象学课程
下一篇:南大洋发展的热点展望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

海洋科学投稿 | 海洋科学编辑部| 海洋科学版面费 | 海洋科学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海洋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