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娄素琳:做“神奇宝库”的探秘者(2)

来源:海洋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刘老师看上去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待科研上的问题,永远保持童真。”刘耀光院士这种对科研保持热情和好奇心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娄

“刘老师看上去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待科研上的问题,永远保持童真。”刘耀光院士这种对科研保持热情和好奇心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娄素琳,她非常敬佩刘耀光院士,希望自己也能永葆对科研的热忱和初心。

2019年,娄素琳正式成为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在深圳大学3年多的时间里,博士后合作导师胡章立教授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人。

相比刘耀光院士,胡章立教授兼任学术科研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工作,行政事务繁忙,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熟悉课题组每位研究生的实验进展,耐心询问,及时指导。这让娄素琳感到非常钦佩,自己身兼科研教学双重压力,有时会有点急躁,但一身两任的胡章立教授却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任何事,这慢慢地也让娄素琳学会了淡然处事,不急不躁。胡章立教授还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各种学术会议或者和学术大牛的会面,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带上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和博后们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自己要退休了,你们年轻人的路还很长,年轻人有机会就要主动去把握,展现自己的才能”。

2 0 2 0 年5 月1 1 日,由 深 圳 大 学 牵头,胡章立教授负责申报的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类重大项目“深圳市海洋藻类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批准立项并签署任务合同书,合同总经费2700万元,包括国拨经费2200万元,合作单位配套经费500万元。娄素琳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参与其中。“基因工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把技术运用到微藻上,按照我们的设计,让微藻生产出我们需要的高附加值产物,更好地把学术成果应用和转化。”

探索无限

抛开科研上的种种难题,平日里娄素琳最喜欢的是各类甜点。娄素琳开心地和记者说:“其实做甜点跟做实验差不多,只要有protocol(操作流程),我基本都能把它做出来。”除此之外,娄素琳还有个小小的梦想,开一家微藻相关的甜品店。这也是娄素琳未来想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专门开发微藻相关的甜点,好吃又有营养,相信肯定会有不少人喜欢。

试验教学中

回顾这么多年的探索之路,娄素琳觉得从水稻研究转向微藻研究是她最困难的时期,“去厦门时,一切都是新的,从零开始”。娄素琳从原来那个在课题组跟着师兄师姐学习的人,突然成为课题组的领头人,她不得不快速适应,快速成长。

虽然微藻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神奇宝库”,探索的难度很大,但娄素琳从来不会轻易说放弃,“我始终相信困难只是短暂的,未来是美好的。微藻的研究空间非常大,在这个神奇宝库里面,总是有各种稀世珍宝吸引着我,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近年来,娄素琳成功申请到关于微藻miRNA作用机制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未来,她将继续专注子微藻研究,同时开发更多对人类有益的微藻产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在这里研究海洋生物,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想为自己喜欢的城市做出属于自己的小贡献。”

微藻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识别其形态的微小藻类群体,它们结构简单,个体极小,喜欢随水体自由漂浮。微藻一般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丰富的有机物质,释放氧气,使海洋生态系统有条不紊。很多微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延缓衰老等功效。微藻包含大量未被开发的生物类群,因此提供了一个实际上未被开发的“神奇宝库”。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娄素琳就是一位宝库探秘者,她通过找寻适合的藻株,对其进行基因层面的改造,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类胡萝卜素或某种药用蛋白,筛选出更多潜在经济价值高的藻株,提高藻类药用价值,形成高附加值的藻类生物技术产品,使有关药物的应用得到普及,对造福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次跨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就在厦门演武大桥的旁边。从远处看,演武大桥紧贴着海面,缓缓地延伸,像是与海浪融为一体,波澜起伏。娄素琳至今还记得她决定来海洋三所时的心情,“扑面而来的壮阔海景,一瞬间击中了我,当时我就决定要来这里从事博士后工作”。娄素琳本科在海南攻读植物保护专业,学了几年之后,她发现自己对生物很感兴趣,于是放弃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名额,毅然决定跨专业考研,“认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我当时只想做生物相关的研究”。2007年,娄素琳成功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并荣幸地成为植物遗传学家刘耀光院士的学生,主要研究水稻雌性不育相关分子机理。研究生二年级时,娄素琳申请到了硕博连读的机会,6年之后她顺利博士毕业。“我发现自己对海洋生物很感兴趣。”2013年,娄素琳放弃了去国外做博士后在水稻研究领域继续深造的机会,反而选择了海洋三所,从事海洋微藻基因工程改造的博士后工作。在厦门的3年时间里,娄素琳常常眺望演武大桥,她觉得演武大桥就像一条白鲸探出海面,好奇地张望世界,也像她自己怀揣一颗好奇的心在微藻的世界里从零开始,积极探索。小小微藻找寻适合的藻株,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藏红花素,是娄素琳近几年来最重要的工作。藏红花原产于欧洲,我国历来都是进口供药用,但是因为种源少,再加上栽培的地区有限,生长条件也十分苛刻,因此仅有的产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娄素琳藏红花素是藏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一般来自藏红花花柱,是一种不常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藏红花素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失常、癫痫等及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疗效。目前藏红花素在临床上已经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的治疗,如果能实现人工合成藏红花素,将有很大希望应用于转化医学,为患者治疗,有着极大的药用价值。娄素琳进入海洋三所后,开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藏红花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crtRB和CsZCD转入普通小球藻基因组,最终获得可以产藏红花素的基因工程小球藻藻株。但是,由于小球藻的遗传转化体系不稳定,转化子在后期传代或扩繁阶段,容易出现基因丢失的现象。娄素琳尝试了多种转化方法,均无法获得一株长期稳定的产藏红花素的基因工程小球藻藻株,这使得娄素琳不得不继续找寻一种更适合转化的微藻藻株,但这也为她继续研究藏红花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16年,娄素琳从海洋三所博士后出站,进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她转向了另一种微藻——杜氏盐藻的研究。娄素琳发现杜氏盐藻的转化体系相对较成熟和稳定,且拥有极其丰富的β-胡萝卜素,是小球藻的100倍。基于扎实的研究基础,她在2016—2019年期间申请到了两个关于藏红花素的研究项目,分别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盐藻生产藏红花酸的研究”和深圳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利用杜氏盐藻生产藏红花素的研究”。重要的人娄素琳常说硕博连读的6年是对自己成长最重要的6年,因为她遇到了一位非常可爱的老师。“刘老师对科研特别认真,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娄素琳说,刘耀光院士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事情做错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刘院士都会严厉地批评,但说完他就会完全忘记这件事。实验室几乎所有人都被刘老师批评过,但是毕业后,没有一个人不感激他,“正是当年刘老师的这种严厉,使我们的基本科研技能训练得非常扎实”。“刘老师看上去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待科研上的问题,永远保持童真。”刘耀光院士这种对科研保持热情和好奇心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娄素琳,她非常敬佩刘耀光院士,希望自己也能永葆对科研的热忱和初心。2019年,娄素琳正式成为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在深圳大学3年多的时间里,博士后合作导师胡章立教授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人。相比刘耀光院士,胡章立教授兼任学术科研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工作,行政事务繁忙,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熟悉课题组每位研究生的实验进展,耐心询问,及时指导。这让娄素琳感到非常钦佩,自己身兼科研教学双重压力,有时会有点急躁,但一身两任的胡章立教授却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任何事,这慢慢地也让娄素琳学会了淡然处事,不急不躁。胡章立教授还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各种学术会议或者和学术大牛的会面,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带上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和博后们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自己要退休了,你们年轻人的路还很长,年轻人有机会就要主动去把握,展现自己的才能”。2 0 2 0 年5 月1 1 日,由 深 圳 大 学 牵头,胡章立教授负责申报的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类重大项目“深圳市海洋藻类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批准立项并签署任务合同书,合同总经费2700万元,包括国拨经费2200万元,合作单位配套经费500万元。娄素琳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参与其中。“基因工程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把技术运用到微藻上,按照我们的设计,让微藻生产出我们需要的高附加值产物,更好地把学术成果应用和转化。”探索无限抛开科研上的种种难题,平日里娄素琳最喜欢的是各类甜点。娄素琳开心地和记者说:“其实做甜点跟做实验差不多,只要有protocol(操作流程),我基本都能把它做出来。”除此之外,娄素琳还有个小小的梦想,开一家微藻相关的甜品店。这也是娄素琳未来想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专门开发微藻相关的甜点,好吃又有营养,相信肯定会有不少人喜欢。试验教学中回顾这么多年的探索之路,娄素琳觉得从水稻研究转向微藻研究是她最困难的时期,“去厦门时,一切都是新的,从零开始”。娄素琳从原来那个在课题组跟着师兄师姐学习的人,突然成为课题组的领头人,她不得不快速适应,快速成长。虽然微藻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神奇宝库”,探索的难度很大,但娄素琳从来不会轻易说放弃,“我始终相信困难只是短暂的,未来是美好的。微藻的研究空间非常大,在这个神奇宝库里面,总是有各种稀世珍宝吸引着我,不断探索,不断前行”。近年来,娄素琳成功申请到关于微藻miRNA作用机制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未来,她将继续专注子微藻研究,同时开发更多对人类有益的微藻产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在这里研究海洋生物,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想为自己喜欢的城市做出属于自己的小贡献。”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 网址: http://www.hykxzz.cn/qikandaodu/2021/0203/450.html



上一篇:以涡旋为支点 窥探海洋世界 ——记天津大学海
下一篇:美国之音(VOA)科学报道广播在海洋科学专业英语

海洋科学投稿 | 海洋科学编辑部| 海洋科学版面费 | 海洋科学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海洋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