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让藻类植物为民所用记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3)

来源:海洋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雨生红球藻是生产天然虾青素的重要资源。研究表明:蓝光能够诱导雨生红球藻累积大量的虾青素,但藻细胞的蓝光感受器及机制一直不清楚。胡章立带领

雨生红球藻是生产天然虾青素的重要资源。研究表明:蓝光能够诱导雨生红球藻累积大量的虾青素,但藻细胞的蓝光感受器及机制一直不清楚。胡章立带领团队首次完成了雨生红球藻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了两个重要的蓝光受体,并解析了它们调控蓝光诱导藻细胞合成虾青素的机制。同时发现6个bkt基因在虾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Algal Researech等国际期刊上,为相关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有害藻类水华已经成为水体治理的重要挑战,严重影响了水体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胡章立带领团队为解决这一难题展开了深入探索,通过文献调研,他们发现大量研究都集中在藻类水华暴发的机制方面,对藻类水华的快速消亡缺乏关注。在一次实验中,胡章立团队发现添加溶藻菌能够快速让藻类水华消亡。由此提出科学设想:能否从藻菌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有害藻类水华快速消亡的机制,这也许会对藻类水华的快速治理提供新的途径。这一创新性研究思路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4个项目的支持,研究结果先后在Microbial Ecology、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Marine 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此相关的成果“藻菌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效应与机制”获201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厚植一方学术沃土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埋首科学研究30载,胡章立把科研视作一程又一程永无止境的攀登过程,而在他看来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攀登,都会有所收获,不管是成功还是挫折,他都乐于接受,并且把它们转化为下一程的积累和动力。让他感到幸福的是,这一程又一程的科研旅途,他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

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横空出世,一个从分子角度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由此开启,生命科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仍不断涌现,学科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千帆竞发,勇者争渡。在新一轮学科发展浪潮即将到来之际,2002年,深圳大学决定组建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改为现名,以下简称“生科院”),年仅37岁的胡章立受命进入首届院领导班子,由此踏上了为生科院发展辛勤付出的漫漫征程。

“当时深大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实验室非常简陋,教学任务非常重,科研设备条件和学术氛围与老牌院所有较大差距。”胡章立回忆。作为首届院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他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首届学院班子基于摸底调查和对生命科学学科的认识,敏锐地提出凝练学科方向的发展策略,瞄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前沿学科开展研究。自此,初生的生科院快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学术优势,其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2017年已经成为ESI全球排名前1%的优势学科。

生命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做实验要借助各种专业设备。但基于当时生科院简陋的设备条件,很多实验都做不了。怎么办?学院选择主动出击,组织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现了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设备的逐渐积累。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科研项目的实践,胡章立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项目组织、筹划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学术积累日益深厚,他也逐渐成长为学术带头人,一支基础扎实、学风严谨、敢于创新的研究团队也逐渐成长了起来。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建设科研平台、申报科研项目及获得科研成果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为生科院的带头人,胡章立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今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了一支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一批高水平专职及兼职教师的队伍,平台建设和项目推进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拥有非常先进的生命科学及海洋学科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1.8亿元左右,建有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和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等公用技术支撑平台。同时,生科院还与50多家生物领域科技型企业建立起合作研发基地,与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开展“3+1+1”联合培养项目等。内修外补,大大推进了学院的发展。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 网址: http://www.hykxzz.cn/qikandaodu/2021/0226/522.html



上一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教育管理新模式
下一篇: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公布

海洋科学投稿 | 海洋科学编辑部| 海洋科学版面费 | 海洋科学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海洋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